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,产业链长、关联度高、就业面广、消费拉动大,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稳定汽车消费,加快结构调整,增强自主创新 能力,推动产业升级,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、健康、稳定发展。2009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《汽车 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提出: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,形成了多品种、全系列的各类整 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,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,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 但是,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技术水平不高、自主开发能力薄弱、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,能源、环 保、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。
《规划》还提出到2011年的目标:
1. 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。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,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%。
2. 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。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、科学合理的汽车税费制度、现 代化的汽车服务体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,建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体系,为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保 障。
3. 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。1.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%以上,其中1.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 场份额达到15%以上。重型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%以上。
4. 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。通过兼并重组,形成2-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, 4-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,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%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 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。
5. 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。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%,其中轿车超过30%。自主品 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%。
6. 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。改造现有生产能力,形成50万辆纯电动、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 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%左右。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 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
7. 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。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能、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。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,重型货车、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 平,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8. 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。发动机、变速器、转向系统、制动系统、传动系统、悬挂系统、汽 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,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《规划》提出了以下主要任务
1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。
采取有力措施,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,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。在汽车购买、使用、报废更新等环节 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、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。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,通过 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。
2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。
以企业为主体,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。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,掌握车身、底盘开发技术及整 车、发动机、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;突破碰撞安全性、NVH(振动、噪声、平顺性)等关键 技术;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。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、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。重点支持 排量1.5升以下、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、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 制。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,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。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 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、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(AMT)等关键技术研发。三是建立汽 车产业战略联盟,形成产、学、研长效合作机制。
3、实施技术改造专项。
制订《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》,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,加大技 术改造力度。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、内燃机技术升级、先进变速器产业化、关键零部件产 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“产、学、研”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。
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。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、悬架控制、驱动防滑控制、电子液压制动 车身总线、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,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、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 级自动变速器、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。
4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。
推动纯电动汽车、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。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 力模块(电机、电池及管理系统等)的优化设计技术、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。建立动力模块生产 体系,形成10亿安时(Ah)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。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 用部件。
5、实施自主品牌战略。
在技术开发、政府采购、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,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 战略重点,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、联合开发、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。
6、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。
加快发展汽车研发、生产性物流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、汽车租赁、二手车交易、汽车保险、消费信 贷、停车服务、报废回收等服务业,完善相关的法规、规章和管理制度。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 汽车金融公司,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。
根据汽车产业振兴规划,汽车行业要大力培养推动人才培养工作,有研究表明,到2020 年我国汽车 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将达到1 1 4 万多人。特别职业教育要培养满足汽车产业需要的技能人才。
1、提倡发展环保新型能源汽车,因此对技能人才培养要适时予以配合。一是增设与之相配套的专业 二是在教学中要增加新能源学科的知识。
2、汽车自动化智能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。而自动化智能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汽车电子产品。据专 家预计,从2002-2007年,全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.7%,而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增进更 高,2010年底将一直保持30%左右的高增长速度。职业教育要适时增设“汽车电子”类专业,或增加相关 知识的教学。
3、节能节材,环保,再制造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。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,再制 造对汽车产业意义重大。如汽车发动机、气缸,国外30-40%的通过再制造予以恢复使用。我国刚起步,按 2008年6月底机动车1.76亿辆计算,有20-30%的气缸通过再制造予以恢复使用就可以形成上百亿的产业。 估计不久,此产业会发展起来,因此,职业教育要早起步,注意培养再制造方面的技能人才。
4、加强汽车销售人才的培养。汽车是人们高技术耐用消费品,购车人对购车慎重且询问的技术等很 多,因此,汽车销售较一般商品销售的人员,掌握技术知识方面要求较高,培养既有销售知识,又有汽车 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很必要。
汽车服务业人才需求分析
一、汽车服务业发展趋势
一般而言,国外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中最主要、最稳定的利润来源,可占据总利润的 60%-70%左右。美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被喻为“黄金产业”,在欧洲,汽车售后服务业被称为利润丰厚的 “大蛋糕”,更是获利的主要来源。目前,相对于整车销售的利润缩水,国内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稳 定,而且发展潜力更是惊人,这将进一步促进服务时代的提前来临。
二、人才需求形势
1、由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,近几年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,从科技研发 到技术操作、从市场销售到维修,再到服务和管理,形成了一条火爆的汽车人才需求链。据教育部提供的 数据显示,我国汽车维修人才,全国需求量在100万人左右。同时,在整体汽车产业链中,维修环节对人 才需求最紧。
2、洋快修将登陆中国市场,需求大批技术工人。正是因为中国售后服务市场的巨大诱惑,以及欧美 等地售后服务业的甜头,几乎令所有的著名外资汽车售后巨头跃跃欲试。据报道,美国著名的快修品牌 AC德科表示,计划在华东地区发展200家以上的汽车快修连锁店;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贸易(上 海)有限公司宣布,计划于今年将维修机构扩张至300家,5年后形成1000家的维修网络;日本最大的汽车 用品经销商黄帽子计划于今年秋季在中国开设专卖店,届时在国内的专卖店将与日本一样,除经营汽车用 品之外,还计划开展从销售机油、轮胎直至安装轮胎、更换机油等业务。
三、汽车维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
1、人员现状
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;维修工文化水平偏低;师傅带徒弟,凭经验修车,缺少理论基础;高素质 管理人才严重缺乏。
2、需求岗位
维修技术、服务接待、咨询服务、配件物流、整车销售、企业管理等。
3、技能要求
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于千家万户,面对的是机、电、液一体的高科技集成物,且种类繁多,技术更新快 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从专业能力分析,要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需要,主要应有以下要求:
(1)必备的专业知识
其中主要包括:电工电子技术;计算机控制技术;机械基础及汽车运行材料;汽车构造与维修;汽车 故障诊断检测;汽车使用性能;汽车维修检测设备;环境保护;相关法律法规;职业道德规范等。
(2)较强的综合能力
其中主要包括:沟通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;继续学习的能力、以及外语水平等。
(3)服务意识
(4)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
其中主要包括:热爱专业,不断钻研提高;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;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;自觉遵 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;对客户诚实、守信、热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