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疫情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,面对着从线下授课到线上教学的转变,信息工程系全员动员,协同行动,第一时间落实学校《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》、《MK体育(中国)国际平台,MK SPORTS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办法》等文件要求, 组织老师在寒假期间就开始钻研在线教学的技术与方法,集中参加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培训,研究服务线上教学的对策,夜以继日完成网上建课,以高标准准备了课件、教案、教学视频、习题测验等线上教学资源,联合班主任辅导员通力合作,通过QQ、微信、电话通知,确保每位同学提前学习平台使用,准时在线到位,为3月2日正式开课做足了功课。
在春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周,信息工程系教师们精神饱满,准备充分,按时上课,认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,同时,为避免平台的拥挤及各类突发状况,教师都提前准备多个备选预案,确保网络授课的顺利进行。信息工程系有效、有序、保质、保量推进教学计划落实,各项工作平稳有序,顺利实现了“停课不停学”的目标。
一、在线教学运行情况
1.开课情况
经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,第一周线上教学平稳运行。本周,我系共开设71门线上课程,授课教师57人,覆盖各专业教学班31个,全校公共课教学班46个,参与在线学习的专业学生930人,在线学习公共课学生1351人。全系整体教学运行基本稳定,没有发生因为平台故障导致中止教学、更改教学时间的情况。

2.课程使用平台
信息工程系主要使用“超星一平三端”教学平台作为本次线上教学的主平台,并制定了线上教学实施方案。同时为保障师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活动,考虑到集中开学日与授课高峰期的网络问题,我系提前通知广大师生做好教学备选方案,选好备用平台,形成了“一主多辅”的线上教学平台选用模式。第一周运行数据统计显示,授课教师除了使用超星学习通以外,还使用了智慧职教、华为ICT学堂、腾讯会议、腾讯课堂、雨课堂、微信群、QQ群等多个平台为备用平台开展线上教学。
3.教学资源准备及教学实施情况
全系教学第一周布置728个教学任务点,测验94次,布置作业140次。全系教学直(录)播讲授次数共计193次,讲授时长累计10988.9分钟,互动次数共计387次,集中辅导答疑共计185次,集中辅导答疑累计时长8884分钟,作业批改数量8544次。
4.授课方式
根据教学运行监控和反馈情况来看,老师们结合各自专业和课程特点,采取的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。有的采用“直播+线上多种形式互动”教学模式,有的采用“自主学习+直播+多形式互动”教学模式,有的采用“录播+多形式互动”教学模式等。老师精心设计每节课,真正做到 “课前有预学”、"课中有互动"、“课后有辅导”,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又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。
5.学期初教学工作例会
3月9日,信息工程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视频直播会议,通报我系一周教学工作运行情况,传达了学校教学工作例会的要求,同时总结各专业教研室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布置下一步在线教学督导工作安排。同时强调各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,针对线上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开展网上教学研讨,推荐优秀线上课程,开展优秀线上课程交流活动,共同学习共同提高。

二、信息工程系各专业及教研室风采
1.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

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线教学开设课程17门,覆盖网络技术专业18级、19级全部专业课程,课程主要采用“直播+线上多种形式互动”教学模式开展授课。网络技术专业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通知要求,提前多日上岗,精心准备教学资料,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。课前反复实战模拟,演绎互动环节,专业内部互相听课交流,充分预计线上直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,做足预案,“恶补”网络直播平台操作方法,“论证”线上,线下课程的合理分配和衔接,保证线上线下教学同质同效。每位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,全天在线答疑,耐心指导,测验及时批改反馈,支撑起老师们“高质量教学”的内核动力只有一个:改变的是课堂模式,不变的是教学初心。
2.软件技术专业

软件技术专业在线教学开设课程8门,通过全体老师的努力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,第一周共计开课门次20余次,覆盖到软件2届137名同学。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既有很强的理论基础知识,又有很高的实操和动手能力,因此,老师们利用假期时间将理论知识部分录制成微课,发布到超星平台便于同学们随机随地的观看和学习;另外对于实操部分我们采用了线上实时直播、老师学生同步操作、问题归类小部分直播、好学生辅助解答、平台讨论等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,完成教学任务,达到预期教学目标。
3.影视动画专业

影视动画专业开设专业课门数13门,开课门次23次,任课教师9人参与在线教学,共6个班169名学生参与在线学习。专业主要在线平台采用超星学习通、腾讯QQ、及微信平台,把平台线上授课与QQ、微信直播结合起来,灵活授课。多平台互用,缓解平台使用压力,结合专业特点,把线上作业布置与提交形式与QQ、微信的灵活性发送传递与批阅结合起来,取长补短。个别同学进行课后一对一辅导,做好学生课后答疑工作。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,提升专业线上教学质量。
4.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

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在线开设课程14门,涉及专业教师10人,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和专业课。每名老师根据课程特点,精心准备教学资源、设计教学流程、采用多平台共用。真正做到“课前有预学”、"课中有互动"、“课后有辅导”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。
5.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

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线教学开设课程12门,开课门次21,任课教师9人参与在线教学,共4个班134名学生参与在线学习。在接到线上教学任务后,专业进行内容讨论和交流,各位教师积极主动进行各种互动手段的准备和尝试,力求精益求精、保证教学效果。上课开始至结束,教师们都稳稳坐在电脑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,通过超星平台、超星群聊、QQ群、微信群、抖音等各种途径进行互动、答疑和直播讲解。
6.数学教研室

数学教研室在线教学开设课程2门,任课教师5人参与线上教学,共29个班858名同学参与在线学习。数学教研室全体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,研究平台、设计教学环节、并与学生多次网络测试,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资料和回放及时复习预习,合理布置作业。课前准备、课堂互动、课后答疑,新颖的教学方式、良好的师生互动,期待学生能够有所收获。
7.计算机基础教研室

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线教学开设课程5门,覆盖全校各专业共25个教学班。各位教师利用假期精心准备教学资料,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平台。本教研室课程主要以“录播+多形式互动”教学模式进行授课,教师们精心备课、认真组织教学、跟踪在线答疑。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,本教研室多次开展线上教学讨论,合理安排教学环节。
三、信息工程系学生线上学习风采

通过此次疫情期间网络课堂的实践创新,使我系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体会,尽管疫情阻隔了师生的距离,但我们相信,疫情阻断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学生求知若渴的奋发精神,更阻止不了师生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师生一心,家校共体,让我们携手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,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。
信息工程系
2020.03